24日,“中國博物館優(yōu)秀教育項目交流研討會”在福建廈門舉行。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多位博物館學者建議,應當加強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并建議兩地在這一領域加強合作,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在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法國注冊公司]浙江自然博物館以及香港歷史博物館等9個博物館的館長、社會教育部門負責人就各自博物館推進社會教育職能方面分享經驗并提出建議。
中國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宣傳部副主任趙菁表示,目前內地博物館相對側重青少年教育:“除了博物館自設的活動和展覽,目前很多博物館與當地中小學合作,將課堂搬進博物館。參觀講解、科普短劇、知識競答等活動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蕭麗娟認為,向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大眾推廣教育、普及知識,是博物館的收藏和展覽的重要功能和意義。
“聽完內地同行介紹,[注冊意大利公司]我很欣喜地看到了內地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方面做出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值得我們學習,”蕭麗娟說,“香港歷史博物館在針對老年人、城市新移民、殘疾人等其他群體的推廣和教育上比較有特色,希望能夠為內地博物館發(fā)展提供借鑒。”
浙江自然博物館科普服務部主任蘭國英認為:“博物館需要的不僅僅是歷史、科學等相關專業(yè)技術人才,更重要的是對博物館教育事業(yè)有熱忱的力量。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讓博物館的專業(yè)人才成為‘多技能科學普及人才’,并利用專業(yè)知識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