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2月26日外管局公布的正式數據,2012年第三季度,我國經常項目順差708億美元,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tǒng)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順差1029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97億美元,收益逆差33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8億美元。[注冊香港公司程序]
12月2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正式數據。今年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517億美元。較今年二季度的412億美元,逆差有所擴大。
資本項逆差擴大
以上數據總體來看與10月份公布的初步數據并無太大調整。但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變動較大。數據顯示,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517億美元,而初步數據是710億美元,相差193億美元。
但環(huán)比上一季度412億美元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三季度該項逆差擴大了105億美元。
從細項數據來看,三季度直接投資凈流入385億美元,證券投資凈流入46億美元,其他投資凈流出956億美元。
歷史數據顯示,我國資本和金融項在2010年各季度均保持順差,[注冊香港公司費用]至2011年四季度開始出現逆差,2012年一季度反彈出現順差561億美元,但二、三季度又出現逆差,且三季度逆差規(guī)模擴大。
“去年四季度的逆差可能是熱錢逃離,畢竟當時國際上對中國未來經濟的預期出現了比較悲觀的看法,并且歐美自己也有流動性的問題!币晃粰C構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但到了今年二、三季度,隨著中國宏觀經濟情況逐漸觸底回暖,以及人民升值預期重返強勁,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推進,預期應是更多資本流入新興經濟體。
外管局對此的解釋則是,資本和金融項下逆差并非意味著資本大量外逃,而是有關部門本身操作方法出現了變化,“主要是由于在近期外匯儲備基本穩(wěn)定的情況下,我國通過貿易等經常項目交易獲得的外匯資產,不再為央行持有,而主要轉為境內機構和個人分散持有,這部分外匯資產必然由其以對外投資、借貸和存放等方式在境外運用,體現為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流出,并不等同于資本外逃!
“熱錢”迷局
盡管外管局否認了國際“熱錢”大舉外逃的說法,但近幾個月以來外匯占款出人意料的減少仍讓人不解。
央行12月14日公布的 《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11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人民幣25.719萬億元,環(huán)比減少736億元,而10月份外匯占款為增加216.25億元。
如果11月外匯占款大幅減少是實體經濟中的資本外逃構成,那就很難解釋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的背景下,以追逐利差為主要目的的“熱錢”為什么反而離開。
這個矛盾隨著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進一步顯現。數據顯示,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實現順差185億美元,環(huán)比上升137%。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差59億美元。
“一方面是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擴大,未出現企業(yè)與個人在外匯占款口徑下的資金外流現象;另一方面,11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轉為順差,這也很可能意味著在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下,企業(yè)與個人通過銀行渠道對外往來的外匯凈流入狀態(tài)。再結合11月人民幣強勁的升值動力,以及海外風險偏好依然低位來看,熱錢流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方正證券分析師石磊在其26日發(fā)布的研報中這樣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業(yè)銀行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熱錢”的監(jiān)測一直沒有官方數據,但從現實的邏輯來看,中國經濟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仍在,人民幣升值的長期預期也一直存在,加之美國量化寬松引起的全球流動性充裕,應該是有更多資本流入中國,這從香港地區(qū)近期的遭遇可見一斑。
“但是從數據表現上來看又很讓人不解[香港公司做賬報稅],與我們往常形成的概念相反!鄙鲜錾虡I(yè)銀行人士認為,唯一的解釋可能在央行的操作上,比如央行不再對商業(yè)銀行的外匯進行充分的結匯,導致商業(yè)銀行自身結售匯的逆差;蛘哐胄袑ν鈪R儲備的主動調整,比如有人猜測是央行對中投公司注資。“這些都只是可能性,等央行公布其資產負債表后會更明白!彼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