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日舉行的亞洲信用體系建設高峰論壇上,與會人士表示,西方信用評級機構壟斷國際評級市場話語權,給亞洲及全球經(jīng)濟帶來風險。亞洲國家亟待增進合作,建立一個能承擔亞洲評級責任的新型評級機構。
法國前總理、[注冊公司]世界信用評級集團國際顧問理事會主席德維爾潘表示,亞洲地區(qū)應建立具有更好的獨立性、多樣性和公信力的本地信用評級機構,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套具有典范性的國際信用評級體系,最終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信用評級聯(lián)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10月在出席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時提出,打造亞洲貨幣穩(wěn)定體系、亞洲信用體系和亞洲投融資合作體系,促進地區(qū)金融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
德維爾潘表示,目前信用評級規(guī)則仍由西方制定,標準普爾、穆迪、惠譽這三大評級機構掌握全球96%的信用評級市場份額。
對于西方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在最近一次全球金融危機前未能有效警示風險,澳大利亞前總理、世界信用評級集團國際顧問理事會成員陸克文表示,由于獨立性問題以及對部分國家存有偏見,西方評級機構的評級出現(xiàn)扭曲?偛吭O在紐約的評級機構可能注意不到亞洲、非洲的情況乃至中國不同省份固有的多樣性,更不用說其它一些小型經(jīng)濟體,這正是問題所在。
世界信用評級集團董事長關建中表示,應建立一個能承擔亞洲評級責任的新型評級機構,構建“國際雙評級體系”。[注冊離岸公司]關建中表示,亞洲信用體系是由信用關系鏈接起來的地區(qū)資本流動體系,建設這一體系要推動債權、債務關系的跨國組合。如果缺乏相應的跨國信息支持模式,僅靠評級機構搜集信息,將無法為建立地區(qū)信用關系快速提供評級信息,并且影響評級信息的質量。因此,構建一個支撐亞洲評級一體化的信用信息服務體系就成為必然選擇。
世界信用評級集團創(chuàng)立于2013年,總部位于香港,是一家非主權性質信用評級機構,由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的3家獨立評級機構聯(lián)合發(fā)起。23日,世界信用評級集團國際顧問理事會宣告成立。
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金融改革對信用評級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體制改革要降低企業(yè)融資成本,放寬金融準入。新的民營金融機構進入市場后,為信用體系的建設帶來了很大需求,這就要求國內建立覆蓋面比較廣、能真正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信用評級體系。同時,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企業(yè)直接融資比重、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也對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投資者需要鑒別其信用,此時信用評級體系可為投資者提供服務。如果人民幣逐步同美元、歐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也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制衡的國際信用評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