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可以不學習,而讀書是受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接受教育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這是中國人文經(jīng)典中最重要的道理。
如今的社會、學校和家庭,最為缺乏的就是人文教育,仿佛這個時代只有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使得人在快節(jié)奏中無暇顧及讀書給人帶來人文精神的提升,讓人看到的只是金錢和物質的消費,很難領略到人文科學的發(fā)展魅力。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發(fā)展到最后都是歸根于人文的提高和品位的差別上,F(xiàn)在我們的學校課堂里缺少的就是人文教育,這其中包括人的人性和靈性。人性教育講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而靈性開發(fā)追求的就是人類最了不起的原創(chuàng)性和思想性。我們應該清楚,人文教育的失缺將會導致科學越發(fā)達人類越野蠻的可怕后果,這就是在異化人性,扼殺靈性。 當前的中小學過分重視智力培養(yǎng),忽視了情感教育,是一種嚴重的本末倒置。讓人發(fā)現(xiàn)今日的學生很聰明,卻在聰明中難以獲得道德和情感的東西。他們的貪婪和掠奪表現(xiàn)得尤為強烈,他們如何做人和愛人,尊重人和幫助人,已經(jīng)逐漸淡去,這不能不使人擔憂和感到后怕。 一個人缺失了感情或沒有情感,沒有健全的人格人性,沒有健康的人文教育,其知識和技能只會成為危害社會和人類的東西。因此,教育應當面向人文和人性,面向愛的真善美。一個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給人文科學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人文教育理當更人文地在經(jīng)濟建設活動中獲得發(fā)展的資源和發(fā)揮積極廣闊的作用。從歷史的角度看,工業(yè)的迅速崛起,不僅給人類生活帶來繁榮,也為社會帶來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商人的活動也由此更加頻繁,在這活動中文化的傳播也結出豐碩的果實。 我們要永遠做學生,是因為學習能改造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品位。但我們知道,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是源于人的工作太忙,學習太累,誘惑太多。本該安分的人不安分了,本應健康的人不健康了。在我國很多人群中不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認為讀書不僅讀不出錢來,還是件耗時費力的事,甚至有人嘲笑不讀書的人掙讀書人的錢。這種事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不讀書的人掙錢掙得比讀書人瀟灑。 根據(jù)國情和體制,中國有很多讀書人不但沒有讀出名堂,而且讀出了悲哀和痛苦。本是求得精神快樂和解放的讀書,在物欲橫流的江河中,誘惑成以讀書達到為滿足個人物質需求的目的。讀書使人安寧的心情沒有了,讀書使人減少浮躁,卻更使人浮躁。 在今天既經(jīng)濟又實惠的社會里,扎扎實實做事情的人少了,誠誠懇懇待人的同志見得不多了,人文科學的東西已大大的貶值或失缺了,而走捷徑、找關系、問門路,取巧的人多了。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人文教育總不能在此經(jīng)濟建設中得以扼殺和失去,若沒有了人文科學教育的存在,世界將是凄涼而可怕的。 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從人性出發(fā),不能以追求幸福和自由為根本,不能給人以真善美和對人的尊重,失缺了人最本質的人文情懷,那么所有的教育都是失敗的。盡管人有天大的本事和擁有人所擁有的財富,都將是有害的,而且還不自覺,還不認為如此貪婪有何意義。這種自私和惡性,一旦養(yǎng)成慣性,危害的不僅只是個人,恐怕更會殃及社會,貽害后世。